中新網杭州11月17日電 (錢晨菲)17日,2023年浙江金融服務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聯合體會議在杭州舉行。現場,全國首個養殖水產品生物活體抵押貸款政策文件——《浙江省畜牧業、漁業資產抵押貸款操作指引(暫行)》(下稱操作指引)發布;全國首筆鱘魚活體抵押貸款簽約,解決銀行“不能貸”“不敢貸”的問題。
會議現場。錢晨菲攝
會上,中國工商銀行淳安縣支行與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漁業生物活體資產抵押貸款合同,首期鱘魚活體抵押貸款額度1000萬元。該企業是全球魚子醬行業的龍頭企業,2022年該企業魚子醬出口量占中國出口量的68%,在全球市場占據約三分之一份額。
“鱘魚養殖周期很長,從苗種養殖到可加工成魚子醬需要7年到15年。截至10月末,我們企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達到6.8038億元,占企業總資產的53.36%。”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說,由于漁業生物活體資產抵押難,所以企業之前主要通過信用貸款方式支撐資金需求,此次操作指引出臺和簽約是一次試水,為養殖型企業打開了新路徑。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計財處處長李萬虎介紹,浙江出臺操作指引并將漁業活體納入抵押,主要是為了解決水產養殖活體價值評估難和融資風險大兩大問題。水產養殖投入較大,但活體資產位于水中,價值難以直觀評估,造成銀行“不能貸”和”不敢貸”,很多水產養殖戶無法通過抵押獲得金融資金支持。
據了解,針對價值評估難,操作指引創新性提出可通過養殖日志及投飼率、歷史養殖水平和區域產量等評估因素,結合當地市場價格和同等品牌售價綜合評估確定,解決銀行“不能貸”的問題。針對融資風險大的問題,操作指引明確鼓勵銀行金融機構與融資租賃、保險、政府性融資擔保等機構聯動,分散貸款風險;支持和鼓勵貸款人對畜牧業、漁業資產抵押貸款實施盡職免責制度,提高銀行客戶經理積極性,解決銀行“不敢貸”的難題。
近年來,浙江省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三農”部門一道,不斷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強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支農惠農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涉農貸款新增1.08萬億元,授信規模居全國第一;該省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9.2%,位居全國第一。(完)